30歲女教師患「媽媽手」 中醫:用藥膏捽愈捽愈痛
發布時間: 2018/09/14 16:32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0
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,也稱為「媽媽手」,是橈骨莖突部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的肌腱在共同腱鞘中,因頻繁磨損而令腱鞘發生無菌性炎症。臨床以橈骨莖突處疼痛、隆起、拇指屈曲受累等為特徵。本病多見於成年人,尤其是女性。成因是手腕活動過多或受寒冷刺激,導致腱鞘發生無菌性炎症,纖維管充血、水腫、肥厚和管腔變窄。
本病屬中醫「傷筋」範疇,臨床常見於體弱血虛、血不榮筋者,如產後常抱嬰兒的婦女、用雙手工作的人、手腕過度勞損。治療應根據個別情況,採取局部用藥、固定、類固醇、手術切開鬆解等方法。
症狀要點︰
一、有患側手腕過度勞累或慢性勞損或感受寒涼病史;
二、患側手腕不能旋轉開門、斟茶、扭毛巾、提重物、橈骨莖突處有隆起,或有結節,微腫、疼痛放射至手前臂。
治療方法︰
一、內服中藥︰調養氣血,舒筋通絡為主;
二、針灸療法︰針灸效果最好,止痛、消腫最快,鬆解結節。
病例︰剛做媽媽的女教師
患者是剛生完BB的30歲女教師,產後身體肥胖水腫。媽媽抱嬰兒時,手腕用力不當,幫BB沖涼換衫時,又怕BB跌親,用前臂手腕的力太多而造成勞損,又因過度疲勞,造成腕部橈骨莖突疼痛。
患者不能扭毛巾、斟茶、開門,手腕進行旋轉動作時會產生疼痛無力感。現今不少年輕媽媽都未做過家務,又少做運動,未生BB前好開心,生完後湊BB才知道辛苦,周身骨痛,關節又發炎,盤骨又歪,搞不好易得產後抑鬱。很多人患上「媽媽手」後,大多數會不自覺地捽患處,或者用藥膏去捽,愈捽愈痛,愈捽愈刺激造成發炎,令骨膜發炎,成為結節狀隆起一團,又痛又硬。吃很多消炎藥做過電療也無效,於是再到中醫治療。其實治療「媽媽手」最見效就是針灸,加上中藥調理氣血,去濕消水腫減肥,很快便能痊癒。
溫馨提示︰患者宜多休息,不能過度用力活動。不能按摩和用藥膏捽患處,多用熱敷或浸熱水,戒食刺激食物。
原文刊於晴報,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,晴報Facebook。
更多關於「媽媽手」健康資訊,請【按此】。
【延伸閱讀】產後媽媽手痛楚難忍 中醫針灸療法有效減少35%痛楚
【延伸閱讀】媽媽手有電擊般劇痛 運動貼布三星期有效KO媽媽手斷尾
撰文 : 張勇 上醫堂創辦人、註冊中醫師